陈振濂:书法教育不是写字教育。

陈振濂老师近期在中国书店做了一场关于“书法教育”的精彩讲座,以下内容为部分讲座摘要。

书法学习是讲究方法的,不是你埋头临帖就会成功,临帖是有科学的,如果我在一所大学任教,我的学生必须要给他设计好篆、隶、楷、行、草书的一整套练习方式,如果我的教育方式不专业,我就会误人子弟。

通常有人会分不清毛笔字跟书法的区别。认为自己毛笔字写得很好,就等于书法很好。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两回事,书法是一个艺术学习,而毛笔字是一个文化学习。

一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比较有名的书法家,认为书法其实就是写毛笔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起点不一样。掌握一个文化的基本技能是写字、识字、读字、用字,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个工作,这个工作应该由语文老师来做。现在讲书法进课堂,而书法老师急缺,急缺懂书法艺术的,不是指会写字的专业老师,这样的教师人才在现在中小学的体制中几乎没有。

写毛笔字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字体端正、美观,像以前师范学校的老师要求练习三笔字,而书法作为艺术,所要达到的目标恰恰不是这样子,它是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

但是在一九七几年的时候,连我自己都认为毛笔字写得好就可以搞书法,等到后来我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写字写的再好,如果没有艺术的感觉,只是把写毛笔字当作一个文化技能来说的话,那么他对书法的艺术和感觉完全没有积累。从这个角度来讲,他是没有潜能的,因为他是零起点。我通过《书法教育学》的撰写重构了解书法是艺术教育而不是写字教育。

《书法教育学》内页

你说书法被高看了吗?我觉得反而被低看了。因为我们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写字就是技能,于是就得教学。我们的教育学遇到了第二个矛盾,认为教书法就是教写字,故而没有人把它当作艺术的对象。

而新的书法教育学要解决什么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书法教育独立出来,使它成为一个专业,这个是这30年最大的贡献。不是写毛笔字写得好就是书法,书法是需要专业学习的,这样的认识是很少的。

《书法学综论》内页

书法需不需要写字?当然需要。书法艺术不同于绘画和设计,就是要写字,这个根基永远在,但是书法学习的基础不仅仅是写字,它要比写字的技能传授高得多。它是一个独特的传统艺术,一个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文化传承。它的要求是形而上的高度,这个时候怎么理解书法和过去写字的关系?

今天我们要建立起的是书法的教育学,而不是写字的教育学。它的规则是书法的教育学先上升至一百分,知道书法最高点在哪里,然后慢慢充实自己。书法要培养人才,写字是它的根基,但是写字不只是我们教育体系内的,书法要把握的内容是艺术教育。

《书法学综论》内页

书法教育课程中需要注意的有四点:

第一,什么是写字?

第二,什么是书法?写字要注意什么?书法艺术要注意什么?在面临四年本科教育时,从曾经的一片空白到我们经过什么样的努力,做出怎样的贡献?

第三,有了书法教育学以后,从高往低走。从10%做起,还是从100%做起。

最后,就是时间的节点。

应该讲,六十年代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七九年时书法开始招收研究生是一个节点,但是我觉得那些都是个别的。

《日本书法史》内页

真正开始有影响力、有传播价值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这段时间。那个时候《书法学》《书法教育学》《书法综论》都已刊发,今天旧书新刊,就是把那个时间段中国的书法成就呈现给大家一个真实的过去。而今的书法专业这些知识还是有用的,但会比想象更深,作为当时的历史烙印,还是存在的。按照原样,比我重新改造成今天的思维,反而觉得当时的原样更好。所以《书法教育学》《书法学综论》《日本书法史》等介绍给大家,是希望大家了解那一段时期书法的进步和记录下来的烙印。谢谢大家!


陈振濂,男,汉族,号颐斋,1956年2月生于上海,浙江鄞县人。1976年10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硕士研究生毕业。1979年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师从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获书法学硕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现为国家级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附:

书法课不是写字课

《中国美术报》第015期 书法 16

□ 陈振濂

要点

书法课不是写字课。写字课强调识读和书写的正确规范;书法课要求艺术分析和传达审美感受,强调体验。

应试式书法教育造成的负面效应,就是培养出一代书法“叛徒”。

书法教师教育观念与思维的转变是关键,其重点在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持久能力。

国美术报:今年“两会”期间,有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提到了关于书法教育的问题。就目前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的中小学书法课,您能不能简单谈谈,它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陈振濂:中小学书法进课堂,是一件大好事。就孩子们如何建立起对汉字的认识而言,大概分为拼音和书写两个方面。初学伊始,书写肯定比拼音重要。从米字格的练字开始,点画撇捺,学习起笔、运笔、收笔,这样能更好的建立起对汉字的认识、认知,这是第一。如今教育部提出中小学书法进课堂,教育部的心思很好,教师们的这些用意都很好,这是第二。但是,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决不能把书法进课堂仅仅理解为是写毛笔字进课堂。过去在学校写字,我们叫“习字课”,现在是明确叫“书法课”。我在想,如果确定要叫书法课的话,就应该要区别于以前的写字课:应该能够判断,这两者的立足点是截然不同的。

写字课要求识读,点画撇捺越正确越好,越统一越好。而书法课呢,要的是审美与艺术,艺术当然不是越乱越好。但既是艺术,必须要展示艺术魅力。《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这几个字是怎么回事?“惠风和畅”又为什么写成这个样子?需要一个艺术分析,要的是审美感受。这个时候的书法课中,书写其实只是达到经典体验的一个桥梁,和相对于拼音的写毛笔字,要求标准化、规范化的终极目标不是一回事。如果在推进书法进课堂的时候,思维观念还停留在实用式的写字课上,就是还在要求一般意义上写字端正、整齐的话,那么这个观念几乎就是停留在了20世纪50年代,但50年代哪里有什么互联网电脑啊?

中国美术报:如果还用以前的习字课观念和方法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陈振濂: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今天的孩子,从小接触电脑,玩iPad里面的电子游戏可以玩半天,几乎没有接受过毛笔字训练,也对它特别陌生。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孩子写的规范端正当然不可能,老师指出他这个点写的不对,那个横写得不好,不断责备他写错了。其实他写错了很正常,但在课堂里备受责难,一堂课下来,充满了失败感,严重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别忘了,这个时候,他旁边的电子游戏还在诱惑他。你觉得他还会来理你吗?还会喜欢书法吗?所以说,今天的书法教育在理念上是有问题的。当我们用50年以前的教学思维来套用和沿袭时,今天的孩子面对的却是一个互联网世界的学习环境。

中国美术报:您是说教孩子们的方法没有变?

陈振濂:是没变,还是在乖乖地学欧阳询颜真卿的楷书,或者叫标准汉字,只不过是用毛笔写的。按这样的教学方式引进书法课,不但对书法的承传没有好处,反而是害处甚大。凡是上过这种课的人,第一必须要写规整,要按照统一标准来做,于是乎使得这个写字课或者书法课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应试教育的结果。就像我们语文课有标准答案,这个“标准答案”束缚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他本来可以用不同的语汇句型来表达对某一件事情的看法与观点。但是你现在告诉他,只能有一个,其他所有的、同类的答案,即便你的意思都对,但是我马上判你错——我们的语文教学不都这样嘛?因为我们始终是有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唯一的课文分析、段落分析,在用这个枷锁铐着孩子,所以本来最人文、最生动的语文教学一点都不好玩,不生动,孩子看到这样的语文课,讨厌得要命。今天的书法教育的思维就是一个应试教育的思维,一点一划的要求正确,那么孩子上课的时候,一开始肯定写的全不对,肯定不规范,因为全是“草书”。

中国美术报:应试思维的教育到现在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最近有时会被人问到,有没有认识的书法老师、培训班,因为据说书法已经可以加分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书法要加分,有了等级的评定,那么会不会大家都要蜂拥着去上课?

陈振濂:对,这首先就是一个应试教育系统;要思考的是,这类应试的课上得越多,就教育而言,它培养的是一个书法的坚定拥戴者,还是书法的反叛者?不但没有培养出热爱书法的孩子,而且就因为处理不当,让孩子拿着毛笔,蘸着一手的墨,被逼无奈,不断枯燥地画线,但满脑子里想着这个电子游戏多么好玩,那个iPad里面的内容多好玩。画完线以后,还老被说不好。这样的孩子,他看到书法是满眼讨厌。所以我说今天的书法课要是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是否要考虑推行?这是一个问题。强制推行的话,培养的就是书法的“叛徒”,几代毕业生“叛徒”。和起初推广的目标完全相反,南辕北辙。

中国美术报:那应该怎样改变这个状况呢?

陈振濂:今天要上书法课,首先就要改变书法教师的观念。我们当时在做“蒲公英计划”的时候,就曾经说过一个原则,就是一个老师面对一个孩子,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说借助教育心理学,八九岁的小孩,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那么他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一开始新鲜;20分钟以后注意力就开始散了,你说对不对?这是小孩的天性。那么老师就要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有没有本事通过你的言传身教,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把这个孩子吸引在课堂上,让他40分钟不厌倦?这样的话,你哪怕自己写得不好,我也赞成。因为你至少会教,有能力培养一个孩子在40分钟内兴趣盎然地写字,热爱书法,那么他不会是书法的“叛徒”。即使学生可以字写得不好甚至错误百出,但是他对于书法专注和热爱的程度是难能可贵的,他会持续地努力。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中国美术报:教师思维根源的改变就在于,不是教学生这个字必须怎么写,不是传达一种关于对错的价值判断,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写字、书法产生兴趣。

陈振濂:对,产生兴趣很重要。哪怕一个学期写不好,两个学期写不好,但是他只要有兴趣,就会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写好。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讲,书法教师自己写得好不好相对地无关紧要,有没有本事把孩子留在课堂里才是最重要的。书法进课堂,初衷是好的,但是不能简单地当做写毛笔字和写对写错字,这样开课后会有一大堆漏洞。如果事先没有思考,没有摆正观念的话,盲目开展书法进课堂,看起来轰轰烈烈,其实反而是害了书法的传承,也害了这些上书法课的孩子们。

来源:中国美术报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中国书法网」,搜索「freehead2000」即可关注。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陈振濂:书法教育不是写字教育。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